(资料图片)
原标题:五个“进一步”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任务。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截至目前,我省69个涉农县区已组建了148个县域医共体。县域就诊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逐年增加,不仅社会认可度大大提高,实践中也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如徐州“1+4”格局的医联体建设模式入选“2020—2021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典型案例”,盐城东台市建成远程会诊、临床检验、网络心电、区域影像、智慧急救、集中审方等“十大中心”。
但客观地说,我省在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上热下冷”现象;配套政策与现实有距离,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龙头医院动力不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够;基层人才缺乏,待遇低、留不住、老龄化现象严重;镇村信息化投入大,苏北等地难以全面实现;等等。
为推动实现我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努力打造与江苏经济强省地位相匹配、走在全国前列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议:
进一步明确建设方向,凝聚发展共识。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有利于推动医疗资源和服务双下沉,有利于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有利于形成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建议务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坚定“经济强省的基层医疗应该强,也有能力强”的意识,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可及性、均等化为目标,努力建设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社会各方共同发展、人民群众普遍享用均等化、规范化、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推进合力。可通过建立健全“省级推动、市级主导、部门协同、县级落实”组织领导体系,汇集力量、层层推动。省级层面应予以高规格统筹,将其列入省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和省政府绩效考核目标,专题部署推进任务。部门间应保持高水平协同,省委改革办、省卫健委可联合建立工作台账,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及时督办、对账销号。市级层面要高标准推进,做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县级层面高质量落实,及时成立党委政府牵头医共体管理委员会,财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参加,统筹医共体建设重大事项,实行“每周调度、月底总结、定期督导”,合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
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持续精准发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在于“紧和密”,关键在于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奖惩考评机制,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纳入各地市县政府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考评结果与干部选拔、评先评优、资源配置挂钩,树起务实重干、创新求效的工作导向。建立典型推广机制,发掘典型,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建立运行监督机制,党委政府督查机构会同卫健部门常态化开展督导和阶段性评估,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聚焦财政投入、医保打包拨付、医共体人财物统管等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审计。
进一步完善政策配套,激发改革动力。围绕提高县域和基层就诊率这一目标,推动财政投入、人员编制、收入分配、医保资金分配等政策和资源下沉,破解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难题。一要发挥好医保“指挥棒”作用,合理配置各级医疗机构医保资金预算额度,医保预留一定比例的风险调剂金、质量保证金和大病保险资金后,按县域人头打包和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分担。二要实行基层人才稳岗激励政策。健全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缩小城乡同类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差距。医共体内编制统筹使用、重点向镇村倾斜,鼓励引导市、县医院临床专家、管理骨干下沉到医共体基层进行帮扶,支持继续实行基层医疗人才定向培养、定向招聘。三要加强财政投入等措施保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责任、参照公益二类标准实施绩效管理”等关键政策,以医共体为单位核定薪酬总量。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价格。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探索开展非基本医疗服务。
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构建全省医疗服务新体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的分级诊疗功能定位,强化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优先把资源下沉到基层,原则上二级以上医院不再扩大规模。市县疾控中心安排专人到医共体工作,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督导指导,推进医防融合。推进“数字赋能”。鼓励县域医共体依托三级医院牵头组建互联网医院,与全国知名互联网医院合作,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与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信息支撑。可参考借鉴东台市县域医共体“十大中心”建设经验,推动实现镇、行政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并逐步纳入疾病预防控制、养老、护理等健康服务中心,推动形成以基层“十大中心”为网络节点、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并探索搭建全省一体化医共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省内各层级信息互联互通。
(杨峰 包宗顺 陈亦江 王静成 孙峻岭,作者分别为省政府原参事,省政协原秘书长;省政府原参事,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导;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中医药局原局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党委书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扬州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徐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二级调研员)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