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校外教育培训

2023-04-24 11:51:26   来源:颍州晚报


(相关资料图)

4月21日,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办公室发出《关于校外教育培训致全市家长的一封信》,建议广大家长尊重孩子兴趣爱好,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如确需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建议做到“一用五看”:

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为实现校外教育培训信息化全流程监管,保护学生家长合法权益,教育部研发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合规的培训机构均在平台注册并接受监管,同时,结合平台开发了官方免费软件“校外培训家长端”APP。

家长可在手机应用商店或各主流应用市场下载安装,通过APP查询正规培训机构名单,“掌上”办理报名、付费、选课、消课、退费。

看培训资质。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应具有教育、科技、文化旅游或体育等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或设立核准书,以及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或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教学、教研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或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设立核准书)和营业执照(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以及所有教学、教研人员相应证书,均应在机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看培训行为。以“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通过教育咨询公司、文化交流公司、托管班、自习室等无办学资质的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以“一对一”“一对多”名义在居民楼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开展校外有偿补课,线下培训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的行为,均属于违规培训,请家长予以抵制并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看收费标准。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均应在机构显著位置公示。校外培训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如有校外培训机构超期超标收费,请拒绝支付并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看培训合同。家长在付款前,务必要与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仔细阅读合同各项条款,详细了解培训项目、培训要求、培训收退费及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内容,避免可能出现的退费纠纷和风险。家长可采取线下签订合同的形式,也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线上签订。

看收费路径。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指定银行、专用账户、专项管理,各机构均应开设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由主管部门进行监管。

家长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将所有预收费缴纳至机构收费专用账户,切勿缴纳至机构其他账户或个人账户,缴费成功后切记索要正规发票,有效避免“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问题。主动拒绝“私人转账”“私下交易”和培训贷等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市已开通“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违规培训行为时,可拨打各级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等主管部门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