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和免疫器官。受不合理饮食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肠道疾病,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显示,大肠癌(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肺癌的第二高发恶性肿瘤。哪些习惯会影响肠道健康?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除?结直肠癌如何预防?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让我们一起学习肠道健康知识。
熬夜、久坐、吸烟都会影响肠道健康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专业主任医师王韶华介绍,高油高脂等不合理饮食习惯、吸烟、喝酒等都会影响肠道健康;久坐会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变慢,各种有害物质吸收增加、排出速度降低;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抗炎止疼等药物会破坏肠道黏膜,造成肠道损伤;熬夜会引起自身调节紊乱,影响胃肠道消化吸收等功能的正常发挥;胃肠道是一个情感器官,来自社会心理方面的压力也会引起肠道功能失调。
“当身体出现反复发作腹痛、不明原因便血、突然贫血、进行性消瘦、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出现、长期慢性腹泻或长期便秘、腹部可以摸到包块等情况,都可能是肠道出现问题的报警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完善检查。”王韶华提醒,保护肠道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膳食平衡、适当减少高脂高油食物摄入,多摄入谷物、粗粮、新鲜果蔬;不要暴饮暴食、远离刺激性食物,吃饭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坚持锻炼;不滥用药物,止疼药、抗生素等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释放负面情绪。此外,在肠道菌群出现问题时,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40岁以上,至少应该做1次肠镜检查
肠息肉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北京市隆福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吴桂喜介绍,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两大类。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混合腺瘤,具有易癌变倾向,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就属于此类;非腺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一般无癌变倾向。“一旦发现肠息肉,一般都建议尽早切除,以防癌变。”
“结直肠恶性肿瘤,70%-80%甚至更高比例,都是从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都是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因素。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容易导致结直肠癌变的发生,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精神因素,如抑郁;饮食因素,如喜欢吃辛辣刺激、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也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樊庆指出,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或者二级亲属里有已经确诊结直肠恶性肿瘤或发生过肠息肉,最好定期做检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开始升高,六七十岁达到一个高峰。”樊庆建议,40岁以上,不管有没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至少应该有1次肠镜检查。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柳宝庆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